官方公告
全景学习
代理合作
全景新闻
电脑配置

罗方述:提高认识 加大力度 做好当前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

时间: 2015-04-14

       编者按:随着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的发布,以及“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视频会议“的召开,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成为当前教育部门关注的焦点。那么,当前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什么?对地方和学校有哪些要求?今明两年的实施进度是怎么安排的……就这些问题,本刊对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罗方述进行了专访。

 

  推动“全覆盖”
  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教育管理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对提升教育监管和科学决策水平,提高教育服务学生、教师和社会的能力,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通过建立教育基础数据库我们可以准确掌握各级各类教育的基本情况,为教育管理和决策提供服务。其次,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建设实现教育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教育管理的质量、水平,加速教育管理现代化进程。还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和基础数据库面向学生及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和网上办理业务,全面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任务和建设原则是什么?
当前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任务是按照《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的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覆盖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的学生、教师、学校经费资产及办学条件基础数据库及其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全国系统联网和数据共享,提升教育监管与服务水平,促进教育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服务网络化,全面保障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体来讲,就是要建设“一平台、两中心、三库、四体系、五系统”。一平台,是指建设一个教育管理服务平台,集成各类信息系统和数据信息资源,面向政府部门、学校和社会公众服务;两中心,是指建设国家和省两级数据中心;三库,是指建设覆盖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生、教师、学校经费资产及办学条件三大基础数据库,为全国每一名学生和教师、每一所学校(机构)及其资产建立电子档案,实行学生和教师“一人一号”、学校“一校一码”; 四体系,是指建设标准规范、系统应用、技术支持服务、安全保障等四大保障体系;五系统,是指建设全国联网的学生管理、教师管理、学校经费资产及办学条件管理、教育规划与决策支持及其他业务管理五大信息系统,实现学生升学转学、教师调动和学校资产等的信息化管理,动态监测学生和教师流动、学校资产配备等情况。
  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遵循四项原则。一是坚持统筹规划,就是说教育部统筹规划国家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各省主要是根据国家的统一要求,统筹本省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工作。二是坚持统一建设,教育部统一设计和开发主要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如学生、教师、学校经费资产及办学条件管理信息系统等。各地和学校负责统一组织系统应用,建设教育基础数据库,避免系统的重复建设。一些地方和学校也可以在教育部组织开发的业务系统基础上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做系统功能的延伸。三是坚持集中运行,各省要按照国家的要求,建设统一的省级数据中心,承载教育部系统在本省的部署运行,实现数据集成和系统集成,避免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也就是说,各省要将教育部系统和本省自己的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统一部署在省级数据中心,集中运行。四是坚持分步推进,各省要重点按照国家教育管理信息化实施进度安排,分步推进教育部系统的应用。
  请您解释一下什么是“两级建设,五级应用”?
  “两级建设、五级应用”是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关键。“两级建设”是指在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分别建立国家级和省级数据中心,建设数据集中、系统集成的统一应用环境,部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教育基础数据库。“五级应用”是指各类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均同步统一开发国家、省、地市、县、学校五级系统;其中,国家级系统部署在国家级数据中心,供中央部门使用;省、地市、县、学校级系统部署在省级数据中心,分别供省、地市、县和学校使用。这样就实现了系统在全国的全面覆盖,能够确保系统数据的准确和完整,达到全国数据“一个不能少”的目标。
  以应用为驱动
  为做好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和教育基础数据库建设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需要做哪些工作?
  国家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给予高度重视。
  一是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要在教育信息化统筹管理框架下,由教育、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共同建立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领导机制,全面负责本地区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管理信息化工作摆在更为突出、更为紧要的位置,一把手要负总责,分管领导要亲自抓,其他领导要协助抓,各职能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具体抓。形成领导重视、人人参与、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逐步建立由领导小组统一组织推进、教育业务部门应用推动、财政部门经费支持、教育技术保障部门技术支持服务的工作机制。
  二是要建设国家和省两级数据中心。国家级数据中心已初具规模。各省要加快省级数据中心建设步伐,按照教育部《省级数据中心建设指南》要求,于今年年底初步建成统一的省级数据中心,满足教育部系统部署运行的需求,实现本省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和数据的集中、集成、统一运行维护。
  三是要建立健全系统应用体系和系统技术支持服务体系。要依托各级教育业务部门建立不同系统的应用体系,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保证每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每一所学校都有专门人员负责系统管理与操作,完成数据采集、更新;依托各级教育信息中心或教育信息技术部门建立系统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形成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服务能力,保障系统建设与应用的需求。
  四是要全面开展系统应用。通过系统的建设带动基础数据库建设,通过系统的应用来完成数据的及时更新。要将系统与教育管理业务深度融合,将系统应用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中,实现教育相关业务的信息化流程管理,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教育部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第一,对学生、教师、学校进行统一编码。就是在全国实行学生和教师“一人一号”、学校“一校一码”,有效地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同时为每一名学生、教师和每一所学校及其资产建立全国唯一电子档案,档案将一直跟随学生、教师、学校,确保数据准确,有据可查。
  第二,实行数据的一次性采集。就是说系统中的学生学籍档案和教师基本信息数据只采集一次。比如,某学生或教师的姓名、性别信息在整个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只采集一次。除了首次采集之外,在系统正常运行之后,没有采集的信息将在学前或者小学一年级入学时采集,在初中、高中、大学不再采集,由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自动去生成。另外,不同管理信息系统中相同的指标数据,由其中一个系统采集,其它系统引用,不再重复采集,保证数据的唯一性,避免出现数据重复、不一致的现象。这样还可以避免一些学籍造假等情况的发生。
  第三,实现跨部门数据对接,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实效性。一是与公安部门的身份认证信息管理系统对接,防止学校编造身份证信息虚假注册学籍;二是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技工院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对接,防止中职学校重复申报学籍;三是与税务、社保等部门信息系统对接,掌握学生就业情况;四是与出入境管理信息系统对接,掌握学生出入境情况;五是与国家正在建设的国家人口基础数据库对接,及时掌握学生信息变化情况。
  第四,建立数据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数据“谁录入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保障数据的质量和安全。
  今明两年安排
  今明两年国家教育管理信息化实施进度是怎么安排的?对于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推进,您认为目前面临哪些挑战?
  在实施进度上, 2013年国家将重点建设全国学生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资助管理等信息系统,建成全国机构数据库、学生数据库和教师数据库,2013年底实现全国全部教育机构、学生和教师数据入库;2014年将重点建设全国学校经费资产及办学条件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全国学校经费资产及办学条件数据库。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积极做好系统的部署实施和应用工作,保障系统的全面长期应用,确保教育基础数据的及时采集与更新。
  教育管理信息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拓性工程,而我国教育正面临着深化改革的重要阶段,在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推进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难题与挑战,如系统应用任务艰巨,地区信息化水平差异大,还有经费问题等等。我认为,目前存在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快速提高地方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对此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教育管理信息化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任务十分紧迫。希望地方教育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要把这项工作放到最为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为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好支撑和保障!